合作期刊简介

 

01《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7-9815,国内统一刊号:CN11-3926/TQ,创刊于1976年,是专注于高科技纤维及应用的科技学术期刊。《高科技纤维与应用》致力于搭建高科技纤维及应用的学术研讨和交流,传递国内外在此方面研发的最新信息动态,介绍高科技纤维及其先进复合材料研发及产业应用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品种和新用途,追踪行业运行情况及统计数据,探讨行业热点问题及今后的努力方向。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杂志深受业内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领导、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企业领导和职工的好评,成为他们了解行业动态、深化学术交流、提升业务水平的重要窗口。

 

02 《纤维复合材料》

 

 

《纤维复合材料》依托于国家树脂基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1984年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创办,由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

 

《纤维复合材料》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季刊,主要刊登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领域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与技术论文,为行业构建交流平台和宣传平台。经过近40年的发展,《纤维复合材料》已发展成为中国复合材料行业广泛认可的技术交流平台和宣传平台,积极推动了中国复合材料行业的技术交流和行业的发展进步。

 

《纤维复合材料》编辑部现面向全国各大院校、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的科研人员征集优秀的学术论文。论文方向主要以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为主,包括基体树脂,增强纤维、填料助剂、工艺装备、发展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03 《Composites Part B: Engineering》

 

创刊于1991年,Elsevier出版社出版,期刊2021年影响因子11.322;JCR分区为材料科学和工程类,均为Q1;中科院2021年分区中大类学科(工程技术)1区,小类学科(工程:综合,材料科学:复合)1区,Top期刊。期刊当前主编是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王浩教授,编辑团队中中国大陆学者有2人,分别是湖南大学的孙光永教授和四川大学的李忠明教授。期刊主要刊登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轨道交通、风电、舰船、土木建筑、管道和储罐等领域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方面的最新成果,特别突出 “工程Engineering”和 “应用Applications”。期刊致力于引领复合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凝聚复合材料的优秀研究力量,扶持培育复合材料的年轻人才。

 

04 《Thin-Walled Structures》

 

 

创刊于1983年, Elsevier出版社出版,期刊2021年影响因子5.881;JCR分区为力学、工程(土木)和工程(机械)类,均为Q1;中科院2021年分区中大类学科(工程技术)2区,小类学科(力学,工程:土木,工程:机械)1区。期刊当前主编是葡萄牙里斯本大学的Nuno Silvestre教授,编辑团队中唯一1位中国大陆学者是湖南大学的孙光永教授,他主要负责:

  • Impact and crashworthiness

  • Sandwich structures

  • Composite structures

  • Cellular materials and meta-structures

  • Adhesive and joints

  • 3D printing and advanced manufacturing

  •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 Automotive/railway /Aerospace/Marine engineering

等主题稿件的处理。期刊致力于为力学、机械、航空航天、土木等领域的科研与技术人员提供一个高水平的交流平台,持续推动薄壁结构的学术研究与工程应用。

 

05 《Applied Composite Materials》

 

 

创刊于1994年,Springer出版社出版,期刊2021年影响因子2.368;JCR分区为材料科学(复合), Q3。中科院2021年分区中大类学科(材料科学)3区,小类学科(材料科学:复合)3区。期刊当前主编是英国阿伯丁大学的Maria Kashtalyan教授,其他四名编辑分别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Peter W.R. Beaumont教授(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的Robert L. Crane博士、德国航空航天中心的Alastair Johnson博士和湖南大学的孙光永教授。期刊的征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探究如何采用先进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实验表征与机理分析、力学建模与数值分析、参数分析与设计优化、数据驱动与人工智能等)开发出各类先进的轻质材料与结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泡沫材料、蜂窝材料、负泊松比材料、TPMS、超材料、仿生结构、层合板结构、纤维金属层压板(FML)、薄壁结构、薄壁填充结构、三明治结构、点阵结构等),创新/改进制备工艺(模压、3D打印、RTM、编织、缠绕、拉挤、注塑等)与连接工艺(胶粘连接、超声焊接、激光焊接、螺栓连接、铆钉连接、胶铆混合连接等),实现结构/零部件的高品质、高效率与低成本的制备与连接,满足/提升各类高端装备(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汽车、舰船、风电、防护、海洋装备等)在服役过程中多种性能(损伤失效、疲劳与断裂、耐撞性、冲击、爆炸、振动、健康监测、老化性能、剩余性能与修复等)的设计要求和服役周期后的回收与再利用,真正实现复合材料与结构的“量身定制”与“材尽所用”,引领复合材料各个方向的学术发展和产业升级。

 

06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ehicle Systems Modelling and Testing》

 

 

 创刊于2005年,由Inderscience Publishers出版社出版,为EI检索核心期刊(非开源期刊)。期刊主要为从事空中交通工具、地上交通工具和水上交通工具的科研人员与工程师提供一个展示优秀成果、交流学术思想和分享研发经验的平台,共同促进交通工具及系统的建模与测试技术的快速发展,助力青年人员的成长成才。当前主编为湖南大学孙光永教授,执行主编为西班牙塞维利亚大学的Johan Wideberg教授。征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智能交通系统,道路交通安全,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网联车辆,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控制,车辆安全与轻量化,车辆NVH、耐久性、疲劳性、寿命和可靠性,车辆性能测试与评价,车辆仿真建模与分析,车辆设计、制造和连接技术,车辆健康监测、维修和可回收技术,车辆系统智能运维技术,车辆系统优化理论与方法,车辆部件开发技术等。欢迎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的科研团队踊跃投稿。

 

 

2024年1月17日 09:43
浏览量:0
收藏